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49%,平均每2位老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主任刘梅林教授指出,老年人血管逐渐变硬,这时舒张往往不升高甚至降低,而表现为收缩压力升高。“因此,老年患者应更关注收缩压的变化,而不应仅因为舒张压不高就忽视了收缩升高的影响。
国外一项针对80岁以上老人的高血压试验表明,只要将老人血压降到150/80毫米汞柱以下,就能明显减少心脑血管死亡率。刘梅林表示,所有降压药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幅是不同的,收缩压降低几十毫克米汞柱,舒张压可能才降低几个毫米汞柱,因此担心脉压(即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增大的顾虑不必要的。
刘梅林透露,平均降低10毫米汞柱的收缩压和4毫米汞柱舒张压使卒中的危险降低30%、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降低13%。“老年人应平稳降压,尽量避免血压过度波动。”刘梅林强调,由于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后的治疗难度增加,老年人不管有没有高血压症状,都要定期到医院对心血管系统的状况作评估。
2011年版《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推荐长效二氢吡啶类CCB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基本药物,认为此类药物降压疗效好,作用平稳,无绝对禁忌证,与其他4类基本降压药物均可联合使用。“若患者已存在靶器官损害(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等),或并存其他疾病或心血管危险因素,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降压药物。
摘《科技日报》20111028 存益1807-2 录健循 杭师大宣乐员 宋祥林健康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