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标
栏目:健康知识  加入时间:2011-11-08 00:00:00  来源:chenjun  点击次数:162
北京发布34条健康指标
    2011年3 月9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了《北京人健康指引》征求意见稿,制定包括健康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生理和心理健康等内容。专家学者们表示对全国人民都适用。
生活方式:
    1.每周至少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   2.不吸烟,拒绝二手烟;
    3.少饮酒、不酗酒;                4.每天睡眠不少于7~8小时;
    5.每年体检1次;                  6.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7.不在太暗或太亮的光线下看书写字,不躺着或乘车时看书;
    8.饭前饭后、便前便后洗手;        9.不随地吐痰、咳嗽时遮掩口鼻;
    10.常开窗通风;                   11.不酒驾;
    12.会打急救电话;                 13.关注健康信息,接受免疫接种。
    卫生部首席健康顾问洪昭光教授点秤:充足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是最重要、且必须遵从的健康生活方式。睡眠质量直接关系到新陈代谢、儿童的生成发育、成年人的工作效率等。缺少睡眠会导致肥胖,缩短寿命。运动也很重要,否则人的体质肯定好不了。
饮食健康:
    14.生熟分开,不吃过期食物;        15.一日三餐,定时用餐;
    16.膳食多样,以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和薯类;
    17.常吃奶、豆、鱼、禽、蛋和瘦肉;  18.每天摄油不超30克,盐不超6克;19.每天喝水不少于1200毫升。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点评:油盐摄入量超标是其中应注意的一项,建议以植物油为主,动物油为辅。
心理健康:
    20.了解、肯定自我;             21.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22.情绪稳定;                   23.开朗乐观,积极向上;
    24.对生活有追求,对工作充满信心;25.不回避困难;
    26.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27.关心集体和他人,待人宽容,会感恩;
    28.礼貌待人,衣着整齐,语言文明。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杨东副教授点评:“了解自我”、“适应社会环境变化”这两点尤其重要。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是健康、强大和自信的,那么情绪、勇气、热情以及集体关系等目标,都可以用改变自己来达到。
生理健康:
    29.能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
    30.体重指数正常,男性腰围小于2.7尺,女性小于2.4尺;
    31.安静状态下,平均每分钟呼吸16~20次;心率60~100次;血压高压90~120毫米汞柱,低压60~80毫米汞柱;
    32.血糖和血脂正常;             33.眼睛明亮,反应敏捷;
    34.牙齿健康,至少20颗有咀嚼功能的牙齿。
    洪昭光点评:拥有正常的体重指数是预防许多慢性疾病的前提。
摘《生命时报》20110401艾丹/文 存益1721-4 录健健录文  
杭师大宣乐员 宋祥林
健康知识

健康指标

· 2011-11-08

北京发布34条健康指标
    2011年3 月9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了《北京人健康指引》征求意见稿,制定包括健康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生理和心理健康等内容。专家学者们表示对全国人民都适用。
生活方式:
    1.每周至少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   2.不吸烟,拒绝二手烟;
    3.少饮酒、不酗酒;                4.每天睡眠不少于7~8小时;
    5.每年体检1次;                  6.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7.不在太暗或太亮的光线下看书写字,不躺着或乘车时看书;
    8.饭前饭后、便前便后洗手;        9.不随地吐痰、咳嗽时遮掩口鼻;
    10.常开窗通风;                   11.不酒驾;
    12.会打急救电话;                 13.关注健康信息,接受免疫接种。
    卫生部首席健康顾问洪昭光教授点秤:充足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是最重要、且必须遵从的健康生活方式。睡眠质量直接关系到新陈代谢、儿童的生成发育、成年人的工作效率等。缺少睡眠会导致肥胖,缩短寿命。运动也很重要,否则人的体质肯定好不了。
饮食健康:
    14.生熟分开,不吃过期食物;        15.一日三餐,定时用餐;
    16.膳食多样,以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和薯类;
    17.常吃奶、豆、鱼、禽、蛋和瘦肉;  18.每天摄油不超30克,盐不超6克;19.每天喝水不少于1200毫升。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点评:油盐摄入量超标是其中应注意的一项,建议以植物油为主,动物油为辅。
心理健康:
    20.了解、肯定自我;             21.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22.情绪稳定;                   23.开朗乐观,积极向上;
    24.对生活有追求,对工作充满信心;25.不回避困难;
    26.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27.关心集体和他人,待人宽容,会感恩;
    28.礼貌待人,衣着整齐,语言文明。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杨东副教授点评:“了解自我”、“适应社会环境变化”这两点尤其重要。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是健康、强大和自信的,那么情绪、勇气、热情以及集体关系等目标,都可以用改变自己来达到。
生理健康:
    29.能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
    30.体重指数正常,男性腰围小于2.7尺,女性小于2.4尺;
    31.安静状态下,平均每分钟呼吸16~20次;心率60~100次;血压高压90~120毫米汞柱,低压60~80毫米汞柱;
    32.血糖和血脂正常;             33.眼睛明亮,反应敏捷;
    34.牙齿健康,至少20颗有咀嚼功能的牙齿。
    洪昭光点评:拥有正常的体重指数是预防许多慢性疾病的前提。
摘《生命时报》20110401艾丹/文 存益1721-4 录健健录文  
杭师大宣乐员 宋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