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健康不容忽视
栏目:健康知识  加入时间:2009-09-15 00:00:00  来源:shenly  点击次数:340

一般而言,心梗猝死者多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因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肥胖、抽烟、遗传等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几大常见危险因素。这类病人一旦遇到劳累、情绪激动、过度饮酒以及气温陡降等,就极诱发心脑梗塞,严重时甚至造成死亡。这些生理的改变对健康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对原来就有心脏病的人而言,就容易导致心梗猝死。

据一项临床医学统计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眼下,50岁以上的市民几乎人人都有动脉粥样斑块,即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而一旦这些斑块多到堵塞血管时,人就会出现心脑梗死的恶果。现在全国高血压病人已达1.3亿,冠心患者已达5000万人,农村人口发病高于城市人口,仅南京地区,每10万人中,就有230人患脑血管病。因此,建立于预机制以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之势已经迫在眉睫。

江苏省心脏介入中心主任曹克将教授建议说,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干预,首先是饮食控制。日常要做到平衡膳食,严格控制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并且限盐,每日饭菜以清淡为主,每天还要把疏菜、水果列为食品。

(李伐供稿)

其次,尽量不吸烟。要知道,吸烟虽然不直接诱发心梗,但却是冠心病的一大高发危险因素。并且也不能大量饮酒,饮酒易使心跳加速,增加心肌耗氧量。第三是适当运动。提倡散步,避免剧烈运动,跳绳、游泳等运动一般不超过1小时,以身体不疲劳为度,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第四是要“拿得起放得下”。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大,如果心理素质不好,人就会处于慢性应激状态,长此以往,不仅可能出现精神疾病,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五是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夜间最好不要超过12点钟睡觉,否则极易导致身体的疲劳,加重心脏负荷。

第六是定期体检。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建议每年做一次,特别要实施危险因素筛查和监测,如血脂、血清胆固醇、体重指数等。

最后,曹主任强调说,确诊者包括5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应当要有终身服药、终身保健的概念。

健康知识

心脑血管健康不容忽视

· 2009-09-15

一般而言,心梗猝死者多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因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肥胖、抽烟、遗传等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几大常见危险因素。这类病人一旦遇到劳累、情绪激动、过度饮酒以及气温陡降等,就极诱发心脑梗塞,严重时甚至造成死亡。这些生理的改变对健康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对原来就有心脏病的人而言,就容易导致心梗猝死。

据一项临床医学统计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眼下,50岁以上的市民几乎人人都有动脉粥样斑块,即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而一旦这些斑块多到堵塞血管时,人就会出现心脑梗死的恶果。现在全国高血压病人已达1.3亿,冠心患者已达5000万人,农村人口发病高于城市人口,仅南京地区,每10万人中,就有230人患脑血管病。因此,建立于预机制以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之势已经迫在眉睫。

江苏省心脏介入中心主任曹克将教授建议说,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干预,首先是饮食控制。日常要做到平衡膳食,严格控制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并且限盐,每日饭菜以清淡为主,每天还要把疏菜、水果列为食品。

(李伐供稿)

其次,尽量不吸烟。要知道,吸烟虽然不直接诱发心梗,但却是冠心病的一大高发危险因素。并且也不能大量饮酒,饮酒易使心跳加速,增加心肌耗氧量。第三是适当运动。提倡散步,避免剧烈运动,跳绳、游泳等运动一般不超过1小时,以身体不疲劳为度,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第四是要“拿得起放得下”。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大,如果心理素质不好,人就会处于慢性应激状态,长此以往,不仅可能出现精神疾病,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五是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夜间最好不要超过12点钟睡觉,否则极易导致身体的疲劳,加重心脏负荷。

第六是定期体检。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建议每年做一次,特别要实施危险因素筛查和监测,如血脂、血清胆固醇、体重指数等。

最后,曹主任强调说,确诊者包括5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应当要有终身服药、终身保健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