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退休支部参观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
栏目:校内动态  加入时间:2019-10-23 08:58:15  来源:机关---杨明  点击次数:72


积极开展主题教育 时刻牢记红色使命

第三退休支部参观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



10月22日,桐庐新合乡。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上午10时,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的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又迎来了一批参观者:杭州师范大学退休第三支部成员,其中有80多岁的老领导,也有退休不久的“新同志”,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这里参观学习,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根据这一方针,中共代表在重庆谈判中主动提出,让出包括浙江在内的8个根据地,将根据地部队调往北方。根据党中央指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同时,命令少数军政人员留守当地,与国民党进行隐秘斗争。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至1948年9月,中共浙东临委为贯彻依靠路西(浙赣线以西)、发展浙西、打通浙皖通道的战略部署,以原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等游击队(奉命留守同志组建的队伍)为基础,在浦江马剑乡石门村(今诸暨市)成立了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

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以诸暨、浦江、桐庐、富阳四县毗邻地区为作战中心广泛开展斗争。从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部队7次外线出击,驰骋浙西18个县境,纵横12000平方公里,战役100余次,歼敌3000余人,取得“会师皖南、开拓严衢、策反湖州、直逼杭城”的战绩。

辉煌的战果离不开根据地的后勤支持。1948年,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将四管乡(今新合乡)作为后勤基地。当年9月,被服厂、金萧报社、后方医院等后勤单位先后迁移到该山桑坞、山桑尖、天堂、湖田等地,并修建了修械所,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壮大提供保障。与此同时,由于根据地范围的持续扩大和革命队伍的不断壮大,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先后在四管乡举办了7期培训班,培训学员600多人,其中大中专学生400余人,学员主要来自本地和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广州等地投奔到革命队伍的有志青年。经过学习后,他们都被分配到民运队、文工队、报社、修械所等单位,成为根据地人才输出基地。

1949年,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后,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密切配合南下大军,迅速解放杭州和金华部分县城。4月底至5月初,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先后解放分水、新登、临安、萧山、桐庐、浦江等6座县城;配合大军接管吴兴、富阳、建德、寿昌、兰溪、金华、义乌7座县城;策动了国民党湖州专员公署专员率部投诚。5月22日,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奉命撤销建制进行整编,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为了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新合乡党委乡政府于1996年在雅坊村建立了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陈列室。2004年,桐庐县委县政府决定在陈列室基础上选址新合乡革命老区山桑坞村口建设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 2006年5月竣工的纪念馆占地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高三层、建筑面积650平方米,附属建筑有金萧支队纪念亭、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总投资100余万元。该馆建成后被授牌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中,老同志认真观看图片实物,凝听解说,为革命前辈艰苦卓绝、英勇奋斗事迹深深感染,充满深情地说,“都曾听说过金萧支队是活跃在浙江大地赫赫有名的共产党部队,为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今天参观了纪念馆,更有深刻感受。”“纪念馆内容丰富,资料详细,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支部成员杨明的父亲是浙东解放军金萧支队主要领导人之一,母亲是《金萧报》社负责人,他多次到纪念馆参观瞻仰学习。退休后,他利用更多时间阅读学习、研究挖掘金萧支队史料。这次参加支部活动他又一次来到纪念馆,心情十分激动,主动担任讲解。他表示,“一定要继承父辈的革命精神,坚定信仰,不断学习。”“要用父辈的革命精神激励教育后代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报效国家和人民。”

中午,新合乡党委书记潘武伟与大家见面合影,他告诉大家,杭州市政府已作出决定:将扩大改造纪念馆建筑,充实资料,使纪念馆起到更好的革命传统教育作用。金萧支队骨干潘芝山烈士的儿子潘中华特地从雅坊村赶来与老同志见面。下午,老同志还到高枧村参观了四管乡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为了认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退休第三支部对每个活动都进行认真讨论、精心策划,既讲究形式更追求实效。为搞好这次参观活动,他们在一个月前就作了充分准备:联系落实接待人员,合理安排参观时间,对老同志身体情况等细节都做了合理把握。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合影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合影



校内动态

第三退休支部参观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

离退处 · 2019-10-23


积极开展主题教育 时刻牢记红色使命

第三退休支部参观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



10月22日,桐庐新合乡。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上午10时,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的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又迎来了一批参观者:杭州师范大学退休第三支部成员,其中有80多岁的老领导,也有退休不久的“新同志”,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这里参观学习,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根据这一方针,中共代表在重庆谈判中主动提出,让出包括浙江在内的8个根据地,将根据地部队调往北方。根据党中央指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同时,命令少数军政人员留守当地,与国民党进行隐秘斗争。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至1948年9月,中共浙东临委为贯彻依靠路西(浙赣线以西)、发展浙西、打通浙皖通道的战略部署,以原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等游击队(奉命留守同志组建的队伍)为基础,在浦江马剑乡石门村(今诸暨市)成立了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

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以诸暨、浦江、桐庐、富阳四县毗邻地区为作战中心广泛开展斗争。从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部队7次外线出击,驰骋浙西18个县境,纵横12000平方公里,战役100余次,歼敌3000余人,取得“会师皖南、开拓严衢、策反湖州、直逼杭城”的战绩。

辉煌的战果离不开根据地的后勤支持。1948年,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将四管乡(今新合乡)作为后勤基地。当年9月,被服厂、金萧报社、后方医院等后勤单位先后迁移到该山桑坞、山桑尖、天堂、湖田等地,并修建了修械所,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壮大提供保障。与此同时,由于根据地范围的持续扩大和革命队伍的不断壮大,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先后在四管乡举办了7期培训班,培训学员600多人,其中大中专学生400余人,学员主要来自本地和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广州等地投奔到革命队伍的有志青年。经过学习后,他们都被分配到民运队、文工队、报社、修械所等单位,成为根据地人才输出基地。

1949年,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后,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密切配合南下大军,迅速解放杭州和金华部分县城。4月底至5月初,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先后解放分水、新登、临安、萧山、桐庐、浦江等6座县城;配合大军接管吴兴、富阳、建德、寿昌、兰溪、金华、义乌7座县城;策动了国民党湖州专员公署专员率部投诚。5月22日,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奉命撤销建制进行整编,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为了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新合乡党委乡政府于1996年在雅坊村建立了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陈列室。2004年,桐庐县委县政府决定在陈列室基础上选址新合乡革命老区山桑坞村口建设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纪念馆。 2006年5月竣工的纪念馆占地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高三层、建筑面积650平方米,附属建筑有金萧支队纪念亭、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总投资100余万元。该馆建成后被授牌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中,老同志认真观看图片实物,凝听解说,为革命前辈艰苦卓绝、英勇奋斗事迹深深感染,充满深情地说,“都曾听说过金萧支队是活跃在浙江大地赫赫有名的共产党部队,为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今天参观了纪念馆,更有深刻感受。”“纪念馆内容丰富,资料详细,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支部成员杨明的父亲是浙东解放军金萧支队主要领导人之一,母亲是《金萧报》社负责人,他多次到纪念馆参观瞻仰学习。退休后,他利用更多时间阅读学习、研究挖掘金萧支队史料。这次参加支部活动他又一次来到纪念馆,心情十分激动,主动担任讲解。他表示,“一定要继承父辈的革命精神,坚定信仰,不断学习。”“要用父辈的革命精神激励教育后代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报效国家和人民。”

中午,新合乡党委书记潘武伟与大家见面合影,他告诉大家,杭州市政府已作出决定:将扩大改造纪念馆建筑,充实资料,使纪念馆起到更好的革命传统教育作用。金萧支队骨干潘芝山烈士的儿子潘中华特地从雅坊村赶来与老同志见面。下午,老同志还到高枧村参观了四管乡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为了认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退休第三支部对每个活动都进行认真讨论、精心策划,既讲究形式更追求实效。为搞好这次参观活动,他们在一个月前就作了充分准备:联系落实接待人员,合理安排参观时间,对老同志身体情况等细节都做了合理把握。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合影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