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和夕照皆美景
栏目:夕阳风采  加入时间:2012-11-01 16:29:41  来源:生科院退休教师 谢秉松  点击次数:388

 

    观日出和夕照都是富有情趣的活动,如果你事先选好合适的地点和时问,加上“天公作美”,碰上晴朗无云的天气,那大自然的壮观和美丽对你陶冶情性,开阔胸怀健壮身体都是很有好处。典型的日出过程是这样的景象和成因:
    黎明前的黑暗:晴朗无月,淡淡星光,应该是快天亮的时候了,可是此时(在纬度30°上下、杭州地区的日出前约80多分钟)天反而突然黑下来。这时候地面上不但没有增加任何亮光,就连原先的一点点星光也不见了,因为这时太阳已从地平面1 8°以下照到观察者的上方1000多公里的高空中,那里空气稀薄,散射光冲淡和淹没了星光,短暂的黎明前的黑暗就出现了。
    东方吐白:不久后,太阳从地平面以下1 8°逐渐上升,阳光进入到越来越接近地面的空气层,由于这层空气散射的亮光已经看得见,于是东方渐渐现出“鱼肚白”。以后白光不断增多,天空增亮,最暗的星已经隐去,地面上亮度也开始增加,这叫做“天文晨光”。大地迎来了曙光。
    红光乍起:离日出前大约50分钟,东方已有一丝极淡极淡的红线游动,深蓝色的天空成了浅灰色,在那天与山的连接处还在朦胧中,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天。而那游动的红线慢慢地鲜明起来,圹展开来,变成一条浅红色的带子。当太阳从地平面以下12。不断上升时,东方这条浅红色的带子,慢慢地展宽、伸长,但是在这混沌的天地间,它还不像是光明的使者,而像是被黑暗的挤压出来的一带血痕。
    霞光灿烂:那红带依然在扩展着,它的中间升高了,增宽了,加红了,慢慢地形成一道道半圆形的红弧。弧下就是从地面以下不断上升的太阳,弧顶最高处一般与地面夹角1 5°左右,弧形两端下垂到地平面,红光鲜艳,极为美观。这时的云块变成了美丽的彩霞,金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五颜六色,形成一幅无比绚丽的画面,一切都新鲜爽目;充满生机。这时天已经放亮,星光全部隐去(金星有时仍可见),这叫做“民用晨光”开始(在纬度39.2°天津地区,距离日出大约还要30多分钟人们已经可以看得见书本上的字了),俗称天亮了。
    喷薄欲出:日出前1 0多分钟,红光变淡,白光增强,原来宽广的红弧收敛起来,这时太阳已在地平面以下2°左右,东方很快地从日出点左右各1 5°的范围内向两侧放射出绯红色的光,向上作
风尾形展开,光的下部暗红,上部血红,一直伸向离地平面300左右的高空,地平线上那最暗红处就是太阳喷薄欲出的地方。   
    旭日东升:太阳虽未升上地平面,但由子大气有35’的折射率,一个红点先投射出来,这可爱的红点迅速扩展成像是新嫁娘的樱唇那形状。接着,唇形变成半圆形,冉冉上升扩大成一个大血球,这个血球红彤彤,亮灿灿,新鲜又温柔。血球慢慢地上升,圆面越来越小,颜色越变越淡,由火红、玫红、变为桔红、粉红。随着上升,圆面上变成白光,下部仍是红光,上白下红的时间很短暂,终于全部变成白光,离地平面3°以上,光芒刺目,把大地照得灿烂辉煌。“日出”给大地,给万物,给人类带来了力量、生命和光明!
    日落时由于观察地点、高度、大气状态和大地背景不周,形成千姿百态的夕照美景,典型的日落美景其过程和成因,可分解为: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下山了.就是接近地平面、海平面或山顶有5°之内,日面扩大,发出红光,称为“夕照”。
    金轮下沉:从太阳下边缘与地平线相切到上边缘与地平线相切,约需2分钟,因太阳圆面为31分(角分)地球自转每一分钟转动约15角分。
    晚霞满天:太阳沉下地平不及6°,地面还比较亮,称为“民用昏影”天空彩霞灿烂,日落处放射绯红色彩。
    回光返照:沉下地平还不到12°,由于光线受大气层折射,因而西方低空仍有短时间的红光出现。
    暮色茫茫:太阳下沉到地平线以下12°到18°之间,天色逐渐昏暗,称为“天文昏影”。
    星光灿烂:太阳下沉地平18°后,-天色全部昏暗,肉眼可见的恒星也已出现。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大自然到处存在着美。只要掌握各地一年中不同节气的日落时间,注意地形,地物背景,选好观察地址,就不难观察暮色和夕照了。由于我国山川、河海、宝塔、楼台、地形、地物衬托的背景不同,又由于我国气候多样和作为光学介质点的大气常处于不同状态,所以在神州大地上,各处的日落景色都不一样。大自然的美景“夕阳红”也是人生后期的写照,叶帅诗句“满目青山夕照明”,是多好的美景,心灵美的意境。

夕阳风采

日出和夕照皆美景

· 2012-11-01

 

    观日出和夕照都是富有情趣的活动,如果你事先选好合适的地点和时问,加上“天公作美”,碰上晴朗无云的天气,那大自然的壮观和美丽对你陶冶情性,开阔胸怀健壮身体都是很有好处。典型的日出过程是这样的景象和成因:
    黎明前的黑暗:晴朗无月,淡淡星光,应该是快天亮的时候了,可是此时(在纬度30°上下、杭州地区的日出前约80多分钟)天反而突然黑下来。这时候地面上不但没有增加任何亮光,就连原先的一点点星光也不见了,因为这时太阳已从地平面1 8°以下照到观察者的上方1000多公里的高空中,那里空气稀薄,散射光冲淡和淹没了星光,短暂的黎明前的黑暗就出现了。
    东方吐白:不久后,太阳从地平面以下1 8°逐渐上升,阳光进入到越来越接近地面的空气层,由于这层空气散射的亮光已经看得见,于是东方渐渐现出“鱼肚白”。以后白光不断增多,天空增亮,最暗的星已经隐去,地面上亮度也开始增加,这叫做“天文晨光”。大地迎来了曙光。
    红光乍起:离日出前大约50分钟,东方已有一丝极淡极淡的红线游动,深蓝色的天空成了浅灰色,在那天与山的连接处还在朦胧中,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天。而那游动的红线慢慢地鲜明起来,圹展开来,变成一条浅红色的带子。当太阳从地平面以下12。不断上升时,东方这条浅红色的带子,慢慢地展宽、伸长,但是在这混沌的天地间,它还不像是光明的使者,而像是被黑暗的挤压出来的一带血痕。
    霞光灿烂:那红带依然在扩展着,它的中间升高了,增宽了,加红了,慢慢地形成一道道半圆形的红弧。弧下就是从地面以下不断上升的太阳,弧顶最高处一般与地面夹角1 5°左右,弧形两端下垂到地平面,红光鲜艳,极为美观。这时的云块变成了美丽的彩霞,金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五颜六色,形成一幅无比绚丽的画面,一切都新鲜爽目;充满生机。这时天已经放亮,星光全部隐去(金星有时仍可见),这叫做“民用晨光”开始(在纬度39.2°天津地区,距离日出大约还要30多分钟人们已经可以看得见书本上的字了),俗称天亮了。
    喷薄欲出:日出前1 0多分钟,红光变淡,白光增强,原来宽广的红弧收敛起来,这时太阳已在地平面以下2°左右,东方很快地从日出点左右各1 5°的范围内向两侧放射出绯红色的光,向上作
风尾形展开,光的下部暗红,上部血红,一直伸向离地平面300左右的高空,地平线上那最暗红处就是太阳喷薄欲出的地方。   
    旭日东升:太阳虽未升上地平面,但由子大气有35’的折射率,一个红点先投射出来,这可爱的红点迅速扩展成像是新嫁娘的樱唇那形状。接着,唇形变成半圆形,冉冉上升扩大成一个大血球,这个血球红彤彤,亮灿灿,新鲜又温柔。血球慢慢地上升,圆面越来越小,颜色越变越淡,由火红、玫红、变为桔红、粉红。随着上升,圆面上变成白光,下部仍是红光,上白下红的时间很短暂,终于全部变成白光,离地平面3°以上,光芒刺目,把大地照得灿烂辉煌。“日出”给大地,给万物,给人类带来了力量、生命和光明!
    日落时由于观察地点、高度、大气状态和大地背景不周,形成千姿百态的夕照美景,典型的日落美景其过程和成因,可分解为: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下山了.就是接近地平面、海平面或山顶有5°之内,日面扩大,发出红光,称为“夕照”。
    金轮下沉:从太阳下边缘与地平线相切到上边缘与地平线相切,约需2分钟,因太阳圆面为31分(角分)地球自转每一分钟转动约15角分。
    晚霞满天:太阳沉下地平不及6°,地面还比较亮,称为“民用昏影”天空彩霞灿烂,日落处放射绯红色彩。
    回光返照:沉下地平还不到12°,由于光线受大气层折射,因而西方低空仍有短时间的红光出现。
    暮色茫茫:太阳下沉到地平线以下12°到18°之间,天色逐渐昏暗,称为“天文昏影”。
    星光灿烂:太阳下沉地平18°后,-天色全部昏暗,肉眼可见的恒星也已出现。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大自然到处存在着美。只要掌握各地一年中不同节气的日落时间,注意地形,地物背景,选好观察地址,就不难观察暮色和夕照了。由于我国山川、河海、宝塔、楼台、地形、地物衬托的背景不同,又由于我国气候多样和作为光学介质点的大气常处于不同状态,所以在神州大地上,各处的日落景色都不一样。大自然的美景“夕阳红”也是人生后期的写照,叶帅诗句“满目青山夕照明”,是多好的美景,心灵美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