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打牢社区养老基础 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栏目:时政新闻  加入时间:2007-02-01 00:00:00  来源:admin  点击次数:808
  沈河区是老城区、商贸区。面对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趋势,作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单位,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全面打牢社区养老基础,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了全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一、整合社区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生活需求
  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社区、不愿离开邻里、不愿远离儿女的生活特性,我们将社区养老作为重点,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完善为老服务功能。去年以来,在对原有的社区 “星光老年之家”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按照“四室一场”(老年活动室、老年阅览室、老年医疗保健室、老年照料室和老年活动健身广场)的标准功能设置,由区政府投资近600万元,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45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16个;高标准社区图书馆8处。同时,修缮社区文化活动广场12处,合理整合了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满足了老年人对社区日常活动空间和场所的需求。
  (二)聘请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上门服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由政府出资为189户享受低保的“空巢”老人聘请了80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上门提供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重点在为低保“空巢”老人提供服务的同时,兼顾照料一至两户健康状况较差的低收入家庭老人。这种“一托二”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不仅解决了4050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扩大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面,也为确需照料的低收入家庭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对经济条件较好,且有居家养老需求的老人,我们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由家政服务公司介绍养老服务人员,提供有偿服务。同时,对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认证,实行行业管理。
  (三)开辟特色服务,丰富服务内容。一是广泛开展邻里结对子活动。组织有热心的居民与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结成帮扶对子,提供心理慰藉服务。在此基础上,为行动不便、有特殊需求的300户老人安装了“爱心求助对讲电话”。电话安装以后,老人需要购物、聊天等服务时,只要拿起电话,监护的邻居就会马上登门提供帮助,这种24小时的“一帮一”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独居老人生活,增进了邻里之间的团结互助。二是在滨河街道阳光社区、皇城街道正义社区试点开办了“老年饭桌”,每天来社区日间照料站活动的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对行动不便有就餐需求的老人,照料站的工作人员就把可口饭菜送到老人家中。“老年饭桌”开办后,其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赢得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二、政府积极引导,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不断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事业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由政府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力量兴办相结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走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养老服务的必然选择。
  (一)出台扶持政策,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2005年,我区出台了《关于资助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有关规定》,对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养老福利机构,区政府按每张床位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并按照每年不低于20万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作为资助资金,同时加大了资金监管力度。政策出台后,大大提高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机构的积极性。目前,已有多家民营企业申请在我区开办养老院。
  (二)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布局趋于合理。万莲街道金秋养老院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拥有床位近百张,该院率先在消防、防疫、床位设置等方面达标,成为我区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工作以来首家由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福利机构,区政府给予9万元资助。皇城街道利用原街道搬迁后地处黄金地段的一处房产,引入社会资金,将其改建成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床位120张的沈河区博爱老年人休养院,得到了区政府一次性12万元资助。朱剪炉街道利用社区闲置房产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建了晓春社区爱心阳光老年公寓。通过区政府的大力扶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区老年人休养中心为核心,东有金秋养老院、南有大南街道托老所、西有山东庙街道老年公寓、北有博爱老年人休养院高、中、低档兼而有之的合理布局。
  三、倡导企业加盟,合力打造品牌,努力提高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
  中介服务是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此,区政府与沈阳较有实力的高德集团密切合作,在完善为老服务、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成立服务中心,开展“三大工程”服务。2005年,沈阳高德集团在我区注册登记了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沈河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该中心以位于沈阳北站附近的中韩大厦约1500平方米大厅为活动基地,面向全区老人开展“三大工程”服务。一是“精神赡养工程”服务,通过开办沈阳最大的老年大学,教授老年人书法、绘画、交谊舞、戏曲、太极拳、保健按摩等方面的知识,使老年人拥有了一个学习、交流和自我展现的平台。目前,中心注册老年学员达2000余人。二是“综合性养老中介服务工程”服务,整合各类养老信息,通过网络、电话、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养老信息中介服务。三是“健康干预工程”服务,中心与卫生部门合作,为全区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并提供健康指导,使老年人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设立分支机构,扩大服务覆盖面。为使“三大工程”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受益,中心在部分社区设立了服务分站。服务分站的建立不仅使沈河老年人服务中心在社区层面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服务网络,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居家养老工作的服务水平。为进一步促进社区养老工作的规范化,我们委托沈河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采取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对社区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使社区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增强了护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国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区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体系,为建设和谐沈河,打造沈阳首善之区做出更大贡献。
 
时政新闻

全面打牢社区养老基础 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 2007-02-01

  沈河区是老城区、商贸区。面对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趋势,作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单位,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全面打牢社区养老基础,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了全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一、整合社区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生活需求
  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社区、不愿离开邻里、不愿远离儿女的生活特性,我们将社区养老作为重点,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完善为老服务功能。去年以来,在对原有的社区 “星光老年之家”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按照“四室一场”(老年活动室、老年阅览室、老年医疗保健室、老年照料室和老年活动健身广场)的标准功能设置,由区政府投资近600万元,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45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16个;高标准社区图书馆8处。同时,修缮社区文化活动广场12处,合理整合了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满足了老年人对社区日常活动空间和场所的需求。
  (二)聘请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上门服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由政府出资为189户享受低保的“空巢”老人聘请了80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上门提供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重点在为低保“空巢”老人提供服务的同时,兼顾照料一至两户健康状况较差的低收入家庭老人。这种“一托二”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不仅解决了4050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扩大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面,也为确需照料的低收入家庭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对经济条件较好,且有居家养老需求的老人,我们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由家政服务公司介绍养老服务人员,提供有偿服务。同时,对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认证,实行行业管理。
  (三)开辟特色服务,丰富服务内容。一是广泛开展邻里结对子活动。组织有热心的居民与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结成帮扶对子,提供心理慰藉服务。在此基础上,为行动不便、有特殊需求的300户老人安装了“爱心求助对讲电话”。电话安装以后,老人需要购物、聊天等服务时,只要拿起电话,监护的邻居就会马上登门提供帮助,这种24小时的“一帮一”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独居老人生活,增进了邻里之间的团结互助。二是在滨河街道阳光社区、皇城街道正义社区试点开办了“老年饭桌”,每天来社区日间照料站活动的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对行动不便有就餐需求的老人,照料站的工作人员就把可口饭菜送到老人家中。“老年饭桌”开办后,其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赢得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二、政府积极引导,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不断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事业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由政府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力量兴办相结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走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养老服务的必然选择。
  (一)出台扶持政策,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2005年,我区出台了《关于资助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有关规定》,对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养老福利机构,区政府按每张床位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并按照每年不低于20万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作为资助资金,同时加大了资金监管力度。政策出台后,大大提高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机构的积极性。目前,已有多家民营企业申请在我区开办养老院。
  (二)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布局趋于合理。万莲街道金秋养老院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拥有床位近百张,该院率先在消防、防疫、床位设置等方面达标,成为我区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工作以来首家由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福利机构,区政府给予9万元资助。皇城街道利用原街道搬迁后地处黄金地段的一处房产,引入社会资金,将其改建成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床位120张的沈河区博爱老年人休养院,得到了区政府一次性12万元资助。朱剪炉街道利用社区闲置房产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建了晓春社区爱心阳光老年公寓。通过区政府的大力扶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区老年人休养中心为核心,东有金秋养老院、南有大南街道托老所、西有山东庙街道老年公寓、北有博爱老年人休养院高、中、低档兼而有之的合理布局。
  三、倡导企业加盟,合力打造品牌,努力提高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
  中介服务是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此,区政府与沈阳较有实力的高德集团密切合作,在完善为老服务、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成立服务中心,开展“三大工程”服务。2005年,沈阳高德集团在我区注册登记了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沈河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该中心以位于沈阳北站附近的中韩大厦约1500平方米大厅为活动基地,面向全区老人开展“三大工程”服务。一是“精神赡养工程”服务,通过开办沈阳最大的老年大学,教授老年人书法、绘画、交谊舞、戏曲、太极拳、保健按摩等方面的知识,使老年人拥有了一个学习、交流和自我展现的平台。目前,中心注册老年学员达2000余人。二是“综合性养老中介服务工程”服务,整合各类养老信息,通过网络、电话、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养老信息中介服务。三是“健康干预工程”服务,中心与卫生部门合作,为全区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并提供健康指导,使老年人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设立分支机构,扩大服务覆盖面。为使“三大工程”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受益,中心在部分社区设立了服务分站。服务分站的建立不仅使沈河老年人服务中心在社区层面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服务网络,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居家养老工作的服务水平。为进一步促进社区养老工作的规范化,我们委托沈河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采取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对社区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使社区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增强了护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国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区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体系,为建设和谐沈河,打造沈阳首善之区做出更大贡献。